在全面落实“放管服”的背景下,税收管理如何做到在“放得下”的同时“管得住”,已成为税务部门关注的重点。近年来,固原市国税局注重基础、探索创新,坚持深挖管透的原则,风险管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。近期,我局抽取了纳税人发票开具金额与企业所得税收入、流转税收入差异突出的疑点信息,在促收入、强管理上发挥了积极作用。
一是风险数据规范统一
(一)信息提取精准细化。在金税三期查询数据量大、筛选困难的情况下,抽调骨干人员自行编写语句从金税三期系统后台抽取纳税人2016年度发票开具金额、企业所得税收入、流转税收入申报金额等数据,通过与第三方信息进行分析比对,筛选查找问题疑点,列出发票开具金额与企业所得税、流转税收入确认差距较大的企业名单。
(二)清分筛选重点突出。对抽取的数据,按行业、企业性质等属性进行再清分、再筛选,剔除开具收购发票、差额征税、分配缴纳税款等特殊情况的企业,突出对房地产、建筑、差额征税等重点企业的数据分析,进一步精简数据,精准定位税收管理的风险点。
(三)数据流转统一规范。在统一比对、扎实分析的基础上,市局风控中心统一下发风险数据,通过基层征管部门分别移交税政、评估、管理分局进行风险应对,在核对发票与企业所得税收入差异的同时,一并对增值税收入差异进行分析核实,减少任务批次,减轻基层和纳税人的应对工作量。
通过纳税人发票开具金额与2016年度流转税、企业所得税收入比对,筛选出发票金额与增值税、企业所得税收入差额较大的780户企业。为进一步提高数据针对性和审核质量,市局按金额大小对366户企业先行实施审核,其中:查账征收企业发票金额与收入确认差异10万元以上企业286户、核定征收企业发票金额与收入确认差异1万元以上企业80户。
二是风险应对扎实到位
(一)事前抽审,提升数据有效性。在数据下发前,市局成立专门工作组,采取提前抽审方式,分行业抽取8户重点企业,逐户开展实地核实,通过查发票开具、财务报表、项目管理等信息,核查发现5个方面9类问题,分类逐项下发疑点数据及问题指向、核实重点、应对说明,进一步提高风险数据的针对性。
(二)统筹协调,完善风险管理体系。充分依托金税三期系统风险管理模块,力求风险统筹管理、协调开展,避免部门单打独斗、基层疲于应付的局面。市局业务科室联合下发任务,并与应对人员建立“三对一”上下联动模式,即:市局征管科、货劳科、所得税科联合解决基层应对中发票管理、所得税收入和流转税收入确认等疑难问题,及时有效指导工作开展。
(三)培训辅导,强化审核团队建设。针对存在的问题,结合不同行业管理的重点、难点问题,通过召开座谈会、开展税收业务、风险管理专题培训等方式,分别对收入确认、房地产企业预缴企业所得税、跨地区经营建筑项目部预缴企业所得税、发票管理基本要求、收入确认时限要求等内容进行辅导培训,进一步提高基层自主开展风险管理的能力。
(四)点面结合,风险审核突出重点。以开票数据为核心,通过核实发票开具、验旧信息的准确性、作废发票留存管理规范性,以此延伸到两税收入确认的真实性、准确性核实上,以点带面,在全面审核的基础上,突出对劳务派遣企业发票开具的真实性、房地产企业预收账款预缴企业所得税、建筑企业挂靠项目管理等重点事项的审核,审核重点突出,成效显著。
三是风险管理工作成效
(一)防范税收风险,提高纳税遵从。通过此次风险任务管理,集中对房地产企业预缴企业所得税、收入确认不及时,建筑企业总分机构、挂靠项目企业所得税收入确认不全,差额征税企业核算不统一,二手车交易企业收入确认不准确,发票使用不规范、发票验旧数据不准确等问题进行了全面整改,及时化解税收风险,强化营改增后建筑业、房地产业企业所得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,提高了纳税人真实申报意识和税收遵从。目前,已阶段性补缴企业所得税212万元,增值税28.5万元,加收滞纳金10.73万元。
(二)培养风险骨干,提升队伍素质。各局均成立了风险应对小组,由熟悉税收政策和金三系统的人员组成,自行开展日常风险管理。通过风险应对和培训辅导,各局已培养了一支能提数、会分析、懂应对的风险管理队伍,并在基础管理、汇算清缴、税收优惠后续管理等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。团队以区局印发的《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后续管理操作指南》为抓手,强化优惠后续管理,在区局2016年度优惠数据疑点筛选中,我局实现了零错误。在汇缴后续管理中,对收入确认、扣除项目进行全面审核,补缴企业所得税321.6万元。基础信息管理仅应税所得率调整不及时一项,审核补缴企业所得税726万元,加收滞纳金10.31万元。
(三)强化部门配合,夯实管理基础。对风险应对中发现的问题,根据具体情况,及时移交评估或稽查部门,做到审核、评估、稽查有序衔接,形成后续监管闭环管理。同时,加大与征管、纳税服务及软件公司的沟通协调,逐步解决纳税人发票验旧数据不准确、未按规定使用发票等问题,进一步夯实税收管理基础,为后续各项管理的扎实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(四)突出持续管理,完善长效机制。在问题核实整改的基础上,通过下发通知、限期自查等措施,逐步完善风险管理的长效机制,强化政策落实。明确各局自行按季、按年分别提取房地产企业预缴税款情况,开展预缴政策落实情况分析自查,并持续作为后续风险监管主要内容。同时,通过发票开具情况分析,强化对外来施工建筑项目的监管,严格落实项目所在地预缴企业所得税政策,完善政策落实的长效机制。